中醫世界~ 越細碎的食物越補氣血 http://www.relativehumanity.com.tw/cm/cm59.htm
作者:馬悅凌 (中醫師)
食物消化吸收的場所,西醫稱為胃腸,中醫稱為脾胃,而中醫的脾胃又不單指胃腸,脾也不是西醫的脾臟,中醫所描述的脾,和現代醫學中的胰腺類似。
幾乎每一本育兒書中都會提到:3~4個月之前的嬰兒,因消化酶發育不完全,特別是澱粉酶很少,是不能吃大米、麵粉、玉米、小米、紅薯、馬鈴薯、芋頭等含澱粉較多的食物的。
以前的人們並沒有充足的牛奶、奶粉給孩子喝,另外還有母親缺乳或母乳不足時,都是給孩子餵米湯、麵湯等,孩子一樣長得好好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需要通過消化系統的各個器官的協調合作完成的。我們日常所吃的食物中,除了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質、脂肪和糖類都是複雜的大分子有機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須先在消化道內經過,並被分解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後,才能通過消化道內的黏膜進入血液,送到身體各處供組織細胞利用,供各個臟器發揮正常的功能,保證身體的生長,食物在消化道內的這種分解過程稱為「消化」。食物經過消化後,通過消化管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叫「吸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在小腸。
消化道對食物的消化通過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消化道肌肉的收縮活動,將食物磨碎,並使其與消化液充分混合,並不斷地向消化道的下方推進,這種方式稱為「機械化消化」,另一種是通過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中的各種酶,對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等充分化學分解,使之分成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這種消化方式稱為「化學性消化」。在正常情況下,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是同時進行,互相配合的。兩種消化的目的都是將食物磨碎,分解成小分子物質,順利通過消化道的黏膜進入血液,而大分子的物質只能通過糞便排出。
西醫的營養學裡有一種叫「要素飲食」的方法,就是將各種營養食物打成粉狀,進入消化道後,就是在人體沒有消化液的情況下,也能直接吸收,這種方法是在不能吃飯的重症病人配鼻飼營養液時常用到的。
由此看來,消化、吸收的關鍵與食物的形態有很大關係,而液體的、糊狀的食物因分子結構小就可以直接通過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循環來滋養人體。
講到這兒,大家應該明白「胃為後天之本」的真正含義了吧。也就是說,只有胃、腸功能正常,吃進去的食物才能轉變成血液,源源不斷地供給全身的每一個器官,而當胃腸功能下降,也就是食物轉化成血液的能力下降後,人體各臟器因為能源供應的減少而不得不把它們應做的工作放慢,這時人體抵抗力下降,各種疾病、傳染病都會輕易上身。而當胃、腸功能徹底癱瘓、不能再生成血液時,也就等於斷水、斷電,各個臟器也只有停工了,停工的結果就是人的死亡。
當胃、腸的功能開始減弱,如果我們往胃、腸輸送的營養物資都是液體或糊狀的細小顆粒,不就能很快地消化、吸收了嗎?不就能使這些營養物質直接生成血,反過來義滋養胃腸,不就能幫助虛弱的胃、腸起死回生嗎?保住了胃腸這個人體的後天之本,我們的身體就能少生病。
想想餵養孩子的整個過程,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孩子出生時喝母乳、奶粉等液體的食物,不需要任何幫助就直接進入血液。6個月後,增添的稀飯、麵條、各種肉泥、魚泥、菜泥,同樣在進入消化道後被順利地吸收化生成血液。
我經常看到許多家長因為圖省事,孩子才幾個月,就大人吃什麼,孩子也跟著吃什麼。孩子牙齒都沒長全,胃腸又虛弱,哪能將食物消化、磨碎,只能是通過糞便排出來。這樣做是極不負責任的。
所以,很多孩子的餵養問題都出在10個月後開始增添固體食物的時候,以前不愛生病的孩子容易生病了;以前胖胖的、氣色很好的孩子變得消瘦了、氣色也暗淡了,這就說明孩子的胃、腸還沒發育到能消化固體食物的程度。
這時候孩子必須回到吃剁碎的食物那個過程中去。所以我建議所有先天不足、常生病、長得不好的孩子,最好是在2歲前都不要吃固體食物,家長一定不要怕麻煩。
大一些的孩子,生病後胃口不好,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我也建議家長給孩子吃一些有營養的、糊狀的、稀爛的、切碎的食物,能很快幫助孩子恢復健康。
這種方法同樣適合成人。大病初愈、久病體弱的人或老年人,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補養胃腸,加快氣血的生成以及身體的康健。
---------------------------------------------------------------------------------------------------------------------------
帥氣小孟回應~ http://blog.xuite.net/aanan/diary/35196319/track
不管長輩怎麼說 , 同輩媽媽怎麼說 , 西醫怎麼說 ~ 我 都 堅 持 餵 泥 粥 到 兩 歲
( 這個通常我都不大鳥 , 因為他們太善變了 , 老是不停在推翻之前的理論 ,
最近的研究又說提早吃副食可以減少小孩對食物過敏的機率 , 今年114歲的丹瑪醫生早就說了當baby開始流口水 , 表示他們的唾液含有可以消化食物的酶 , 就可以開始吃副食品了 , 它們到現在才研究出來 !!
那那些當初聽從醫生指示6個月甚至一歲才開始吃副食的寶寶誰來負責 ? ) ,
我堅持到現在 , 小茵不會自己拿湯匙吃飯嗎 ?
她會拿 , 而且她拿得很好 , 雖然晚了一般baby半年的時間起步 , 但她一開始用湯匙就不會吃得到處都是
小茵不會咬固體食物嗎 ?
不 , 她可以自己抓著一塊蘋果吃到完
很多東西是本能 , 就算你丟一隻湯匙給猩猩 , 猩猩也不需要兩天就學會拿了 , 何況是人 ? 有臼齒的人 , 怎麼可能不會吃固體食物呢 ?
小茵講話不清楚嗎?
沒有 , 她從兩個字的疊字 (花花 , 車車) 進步到五個字 (媽咪的被被) , 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我的小茵很有安全感 , 她出門散步甚至會跟外勞阿姨聊天 , 親切的跟她們拉手 , 雖然她不是雙眼皮大眼睛的美女型小MM , 卻非常有親和力 , 空著手出門總是拿了一堆餅乾回來 , 都是陌生阿姨送的 , 最後餅乾只好給G老泥帶去給同事吃
我覺得 , 當媽媽的要對自己有自信 , 去達成自己的目標就對了 , 不要管別人怎麼說 , 也不用管別人的baby做到了啥自己的baby沒做到 , 因為每個媽媽的育兒觀念不同 , 你沒有必要跟別人一樣 , 每個baby也都是與眾不同的 , 早學會跟晚學會只差了幾個月, 他的人生不會因為這幾個月就有了污點的
馬麻~ 我是吃食物泥長大的健康寶寶!
相關文章:
留言列表